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简称CAHRD)在苏州盖雅工场召开「2021年企业用工效率提升专题研讨会」。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简称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宇主持会议,研究部主任刘义主持互动讨论,汽车人才研究会、一汽-大众、盖雅工场等单位做主题演讲,近30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参与讨论。
直产人员规模下跌
汽车人才研究会助理研究员黄晓静在分享《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对标报告》时提出,近五年车企的平均增长率呈现:销售收入(3.5%)>销量(-2.7%)>利润(-5.6%)。可见,虽然车企销售收入持续增加,但利润持续下降,大部分车企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而在2020年,13家整车集团企业中,4家车企经营业绩表现为「增收不增利」;2家车企销售收入、利润出现「双降」。
利润的下降离不开车企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日益上升的人工成本以及原材料价格的攀升。近5年,人工成本总额上升2.5%,工资总额上升3.9%;人均人工成本和人均工资保持逐年增长趋势,分别上涨5.5%和7.2%。其中,直产和辅产人员工资涨幅达到6%。
另一方面,直产人员从34万人左右下降到31万人左右,劳务人员也有所下降。可见,在业绩承压、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车企为了生存和发展,一方面通过控制人员总量,控制用工总成本;一方面优化人员结构和薪酬,将财力、物力倾斜到企业重要岗位的核心人员,减少非核心人员支出,激励最重要的那部分人员为企业产出最大的效益,以此提升劳动生产率。
「双降」之下解决之道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针对之前提到的问题,王宇副秘书长指出,从国家战略(《智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数字化改革等)来看,一味地从高成本地区转移到低成本地区,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很多搬离上海的企业也因招不到工程师等问题而选择返回。在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下,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特斯拉的一体成型压铸技术,在减少零部件生产需要(同时减少了碳排放)的同时,也减少了产业链上的工人需求。
在本次会议上,长春一汽大众有限公司生产效率管理部部长陈光现身说法,从一汽-大众的实践经验出发,分享工厂生产效率提升的举措。他认为,数智制造是将精益思想和衡量手段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业务过程,对象和规则不断代码化的过程,即所谓数字化的过程,辅之以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感知、判断、执行和调整的闭循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小步快走、小步迭代,不断深化,不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盖雅工场汽车及零部件事业部总经理田明明则从实际项目出发,分享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工厂管理。他提出三个问题:
一是需要多少人?即制定兼顾业务需求、效率与员工满意度的劳动力规划。基于存量资源优化排班,将经验输入系统,以需求定班次,优化生成排班结果。 二是实际有多少人?通过实时自动考勤,使员工出勤管理更加规范,加班时数减少,区域支付成本降低,提升运营效率。 三是干得怎么样? 通过细分精益工时,分析工时效率,实现「整体人员效率」和「设备产能」的匹配与均衡。
但另一方面,企业关注点却略有不同。在下午的互动讨论环节,刘义主任主持会议,并发现如下问题:
想必直产人员效率,辅产人员效率提升更受关注
不少企业表示,一线生产人员相对办公室管理人员,其效率的跟踪、评估和提升更易实施。而质辅(检验、维修)、非定额的管理(办公室职能)等人员效率如何提升,以及整体效率如何系统性提升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更大的挑战。
而在质辅(检验、维修)人员效率提升方面,一汽-大众采用一套数字化抢单系统,即当某设备出现故障后,会自发给就近的维修工发射故障信号,他们可以像美团骑手一样去抢单。抢单系统记录每个人修理的次数以及所花时长,通过对比,还可以发现修理效率的差距,更能通过这个工具激发一线员工主动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用工荒」之下 「共享用工」备受关注
零部件企业更关注「用工荒」这一话题。一方面,全国各地工人全面呈短缺态势;另一方面,企业成本不断上升,更面临合法合规等要求,因此在用工淡季,如何将工人共享出去,缓解企业压力,成为大家热议的重点。
讨论过程中,「共享用工」被反复提到。然而共享用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劳动关系问题、可持续性问题和工人是否情愿被共享等,以及有些人员(比如研发人员)涉及同业企业机密,不适合共享,所以其可行性有待考量。
猜你想看
关于盖雅工场
盖雅工场是一家提供全球劳动力管理云服务的中国公司。目前,盖雅工场的客户分布在全球24个国家与地区,每天,全球1,500余家客户的500余万员工使用盖雅提供的服务。盖雅工场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苏州,投资方包括 GGV纪源资本、腾讯、老虎、华平、经纬、EDBI等。劳动力管理,盖雅搞得定。更多信息请访问www.GaiaWorks.cn或拨打400-629-6868。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预约系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