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盖雅观点 / 成功女性的不自信,可能源于“冒名顶替综合症”

成功女性的不自信,可能源于“冒名顶替综合症”
盖雅2021 年 11 月 3 日

作者|董伟

这是盖雅学苑第296篇原创图文

本文共5092字,阅读约需6分钟


去年一年,杨笠那句「他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火爆全网。

有多少人爱她的言辞犀利,就有多少人恨她口无遮拦。无形中,一部分“成功、优秀”的女性也会被这句话击中,因为「普却信」背后,杨笠没说出口的潜台词是「女性那么优秀,却那么不自信」。

杨笠的这些话,听起来是段子,但细思身边发生过的故事,多少有些印证了杨笠的调侃。同样是面对晋升机会,我的一位男同事和一位女同事的反应就如同两个象限:

男性同事显然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结果或是行动来证明自己又该晋升了(实际上,不降级处理已经算宽容),但他还是毫无犹豫地提交了晋升申请,并且与line manager据理力争。女性同事则反复纠结现在提晋升是不是时候,试图翻出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所有的工作结果,相关数据,那种感觉就像是担心“我不配”、“他们又会怎么challenge我”……

刻板印象也好,部分事实的偏见也罢。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女性对自己的「成功欲望」表现的往往更含蓄,或是更谨慎,总试图加倍努力证明自己,害怕被“戳穿”。

她们的这种不自信,其实源于一个心理作怪——“冒名顶替”。大白话点来讲,这种“病”就是「凭实力取得的成绩,却觉得自己不配」


成功女性,为什么容易「不自信」

1978年,临床心理学家宝琳·克兰斯和苏珊娜·伊姆斯在一篇名叫《高成就女性中的冒名顶替现象:动态和治疗干预》的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冒名顶替”的概念。

这也是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内,“冒名顶替综合症”被认为女性的专属。

在宝琳和苏珊娜的文章中,“冒名顶替综合症”被定义为:在特定的高成就女性群体中尤其普遍和强烈的一种自我虚假的瞬时体验。

“冒名顶替综合症”最明显的心理特征是:尽管取得了客观上的成功,但不能将成功归因到自身的努力和实力,之所以达到现在的位置,不过是运气罢了;持续我怀疑,害怕被暴露实力不足,配不上所处的位置,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冒名顶替他人。因此,总需要再努力一些,才能证明自己。

我们可以想象它是一种流感,在一些特定的时刻或是情境下,我们会变得“易感”。

这些时刻往往是别人眼里的“成功时刻”,比如刚进入期待已久的学校/公司,被暗恋对象表白,被升职到管理岗,或者突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我们反而会开始担心会落下来的那一天。

实际上,不是个别人或是少数人在面对这些心理活动,不同社会角色、不同文化的人们都会经历“冒名顶替综合症”,即便没有取得特殊的成就,也会在生活中经历这种“冒名顶替”的不安感。

据估计,70%的人们在生活中会经历至少一次这样的心理状态,但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什么(Gravois,2007)。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便有类似的症状,当她进梦寐以求的公司后,最开始是开心,但之后的心理活动便发生了变化——身边每个人都比自己优秀,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尽管业绩也不错,有时也会被同事和上司夸奖,但这并不能缓解她的焦虑,因为内心总有一个声音:他们到底为什么雇我,是因为岗位缺人,饥不择食吗?

“成功”女性的状况可能更严重。

BBC 采访了在 NASA 工作了13年而且干到了管理层的工程师莫琳·扎帕拉讲述自己长期以来在工作中的自我怀疑:

“多年来,我觉得美国宇航局雇佣我,只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女人。我打心眼里觉得自己不够格。我长时间地工作,试图证明自己。我不敢寻求帮助,因为我觉得如果我真有他们以为的那么聪明,我应该能自己搞定这一切。”

演员艾玛·沃森面对媒体,也袒露心声:

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像个“骗子”,浪得虚名,主要是自己的幸运。害怕被人发现配不上已有的成就,认为这些成就本不该属于自己。

后来,研究者们发现“冒名顶替综合症”也不是女性专属,很多男性也会出现这种“冒名顶替”的感觉(Bussotti,1990)。哈佛心理学家艾米·卡迪曾收到过数千封表达自己“冒名顶替”感觉的来信,其中大约50%是男性。

之所以很长时间内,“冒名顶替”被认为是女性特有的症状,恰恰也是因为男性更害怕被发现自己是个“冒充者”。研究者发现:“在私下的访谈中,很少有男性谈论这个现象,但是当(诊断冒名顶替现象的调查)是匿名时,男性的表达程度与女性相同。”

说白了,男性更“好面儿”,连“冒名顶替”的心理感受和担忧也不愿意对外表达。


“冒名顶替综合症”的5个典型特征

冒名顶替综合征最开始是由心理学家宝琳和苏珊娜博士在对高成就女性进行治疗期间的临床观察中确定的。

这些女性害怕被认为自己是“骗子”,因此饱受焦虑、害怕失败和对生活不满的折磨。她们会出现如下的心理活动:

  • 感觉自己可以随时被替代;
  • 害怕所重视的人发现我的能力没他想象的好;
  • 有时感觉(或相信)自己人生或工作上的成就,是某种误会或机遇造成的;
  • 当顺利完成某件事情,并获得认可,很怀疑自己是否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 经常把自己的能力跟身边的人比较,并且认为他们的能力比自己好;
  • 如果成就受到赞赏与肯定,会倾向贬低自己的重要性。
  • ……

在著作《The Secret Thoughts of Successful Women》中,Valerie Young博士进一步澄清了「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几个典型特征。

完美主义者(The Perfectionist):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即使是很小的错误也会带给自己失败感。

超人(The Superwoman/Superman):夜以继日地工作,努力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取得成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天才(The Natural Genius):习惯于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所以当一件事情太难或者无法被自己掌控时,就会感到羞耻并自我怀疑。

独行者(The Soloist):不喜欢被别人帮助,所以当迫不得已寻求帮助时,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或者骗子。

专家(The Expert):不断地寻求额外的认证或参加培训,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知识来做到真正的合格。

一个自我精进的优秀职场女性,面对这些标签,我想很难不会往自己身上贴标签——认为自己永远不合格、认为求助别人有损颜面、认为自己必须是一个家庭工作应付自如的女超人、也总会因为一个小错误就上纲上线……



对于合格标准,怀有不合理的执念

可能会有人完全将不自信等同于冒名顶替综合症。

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差别,不自信是冒名顶替综合症的一种体现,但并非所有的不自信都源于“冒名顶替综合症”。与冒名顶替综合症相关的不自信或是陷入自我怀疑,往往是无端的自我怀疑,更直白点说,他们没理由不自信,相反他们有很多能够证明自己的客观事实。

那么,为什么面对很多铁打的成就,他们还是会无端地陷入自我怀疑呢?

提出这个问题时,让我想起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发生在我曾经采访过得一位“成功”女性(曾是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

当问及:工作失去挑战,会让你丧失成就感吗?她的回答完全把我代入了另一个方向。她说:“关于成就感方面,我自己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会经历挑战,会取得成功,但我不会享受那种成功。这也是中国教育带来的结果,一直都是以否定的态度来管理自己。好了之后,总想可以再好,不会肯定成就,相反会怀疑成就。”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今年的脱口秀现场,杨澜纠正了自己“把成功归于幸运”的行为。曾经访谈一位女政治家艾尔布莱特时,对方感叹:我看了你的故事,你很成功。杨澜轻松回答道:I'm just lucky。但对方却对这个回答表达不满:我不喜欢女性总是说“just lucky”,仅仅靠lucky是不可能做到一切的,这是对大家的误导。

「冒名顶替综合症」或许就是社会主流文化和生长环境留下的一个痕迹。

在环境的影响下,我们会为自己设定假象的合格线,“冒充者”们在自己在内心有一个“合格”的能力标准,但这些标准不是高得难以实现,就是很难持续做到。当他们达不到时,就会因此产生自我怀疑。他们的合格线也正是我们提到的5个合格线——完美主义者、超人、天才、独行者专家。

花了近40年时间研究“冒名顶替综合症”的Valerie Young博士认为,“冒充者”们对“合格”怀有不合理的执念。这是一个糟糕的恶性循环,可能会导致长期的焦虑、倦怠和抑郁情绪。



“冒名顶替”不是通往优秀的健康途径

短期内,“冒名顶替”心理或许冥冥之中促使我们更优秀更成功,但是冒名顶替者们并不觉得自己成功或是优秀,长期丧失成就感,一定是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工作生活状态。

“冒名顶替综合症”最大的问题:不管你成功不成功,你都不会开心,“冒名顶替”不是通往“让自己更优秀”的健康途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给“冒名顶替”者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如何克服它的建议。

老话儿,从认识了解自己开始

认识和了解自己,似乎像一个“套话”,任何场景都可以套用,但是针对冒名顶替者们,又拿它说话,是有原因的。

让我们产生“冒名顶替”感觉的原因基本都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环境,例如一个女性管理者身处管理岗位都是男性的工作环境(我是不是临时的替代品),例如周围都是工作经验比自己丰富、比自己资深的同事(在别人眼里都可以更好,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成就感)。

如果我们能够识别这个环境究竟是什么,就可以更理性地审视所面对的问题。

而当我们识别“自我怀疑”的原因之后,便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合格线”在哪里,修正原本的“合格标尺”——完美主义者、超人、专家、天才等。把脑海里那个很难达成的”合格标准“写出来,可以向值得信任的前辈、上司或导师询问实际的标准,为自己制定一个更加真实、可达成的合格标准。

认识和了解自己,也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驱动力。

“冒充者”的思维会让我们过度在乎对自我的评价,就好像在一个很大的房间,你的眼睛只停留在一个墙上的斑点。

这个时候,寻找更大的价值坐标会把你从这一点上拉开,问问自己:我正在做的这件事归根结底是为了什么?它为谁服务?会给谁带来价值?当你知道自己是在为一件高于自己的事情服务时,就不再会纠结于“我到底值不值得”这样的问题了。


不端不装,变得真实

每个人都喜欢和简单、没什么弯弯道道的人相处,对他们也总是更坦诚些。但是在成年人的世界,绝对简单的人却是少数,大家喜欢这样的人,但是自己却很难做到。

「端着」是很多职场人的状态,尤其是优秀的那一部分。

例如,如何试图在自己不擅长的话题上“侃侃而谈”?如何看自己完全不懂的体育比赛?如何痛饮自己根本无法忍受的伏特加,如何在别人说了冒犯的话时不感到被冒犯?……

很多冒名顶替心理也正是从端着、不真实、猜测开始,心中有很多“我感觉”,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去了解客观事实——当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犯了错误或感到尴尬时,你可能会试图隐藏自己的这些感觉。虽然这会暂时缓解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当感觉自己的状态开始坍塌时,很容易让情绪压倒逻辑。

“冒名顶替综合症”的人通常都是对别人的看法、尤其是批评十分敏感,甚至可以说批评或是负面的评论能够将他们百分百击倒。


所以,“冒名顶替综合症”者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引发建设性的负面反馈,并且接受它。研究表明,当我们主动征求反馈意见时,我们认为它更有帮助。

首先,在低风险环境(心理更放松,更有安全感)中获得反馈,并逐渐处理更具挑战性的情况。例如,进入集体大会之前,先向一个小组/内部部门发言,确保和伙伴们沟通你希望改进的领域或技能,同时明确和诚实地表示你会喜欢建设性的批评。当得到反馈,如果感到自我怀疑,可以问自己“对批评不那么敏感的同事,如果面对这种境况,他会如何回应?”

当然,「真实」不只是积极面对主动接受消极反馈,面对积极反馈,也要积极接纳,将其内化为事实,而不是总是否定这些称赞你的内容或者过度分析它的意义。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事实而不是感觉。例如,当被晋升时,“冒充者”可能不自觉地被一些感受困扰——我和老板私下关系更好,他对我的能力有所高估,屏蔽了我的短板。如果我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资历和被晋升的正当理由,而不是恐惧,我对事情的看法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时候做个“局外人”很正常

当我们认为自己是个骗子或冒名顶替者时,基本就等于在说,我并不属于这里。

一个团队中,由于你自己前进的速度更快,晋升更快,之前一起打拼、互相调侃的同事,有一天都成为了你的下属,你会觉得格格不入吗?不知道自己该如何与他们相处?突然觉得自己误打误撞成为了他们的领导?

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也是是可以理解的。当你第一个完成某一目标,或者与团队中的其他人有些许不同时,你会觉得自己十分出众,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例如,成为高管团队中第一个女性高管?成为医院里第一个男护士?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感到格格不入,有时候可能还会有点儿尴尬,但这不一定都是消极的。简单地承认现实情况,逐渐适应自己是一个“开拓者”(意味着自己也会显得有点儿格格不入),开始自己的旅程。

有时候做个局外人很正常,找到“局外人”的状态,每走一步或许会变得更加自信。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北京发那科:持续对员工好,是一种坚定的“选择”
一家制造业公司。这是在走进北京发那科之前,我们为它贴上的一个标签。对于这家公司以及这家公司的员工,我...
盖小雅逛进博|盖雅服务TA们,TA们闪耀进博会
盖雅服务客户,客户改变世界。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