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绝对是一碗好喝的鸡汤,所以更多的企业把员工福利放到首要位置,当然连工作时间也改成「弹性时间」,给了员工大的自由。
那么,引入弹性工作制以后,员工具有一定的选择权,能够合理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上下班时间,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另一方面,员工权益和需要得到了尊重,内心得到满足,进而提升员工满意度。后,职业特性也决定了企业是否适合「弹性工作制」,例如部分员工晚上更容易获得大量的时间来思考问题、整理思路,也更为专注,同时效率更高。
这样看来弹性工作时间对企业和个人都是有益的,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弹性工作时间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
这几年,过劳死已经从体力劳动者转变为脑力劳动者,且呈年轻化趋势。并且,「过劳死」贯穿各个行业领域,例如广告、媒体、IT等,这些行业都是需要「过度加班」。然而,广告、媒体和IT却是现在流行的「弹性工作制」集中的领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我们听到身边人所在的公司是「弹性工作制」,都会很羡慕,因为这意味着上班晚点没关系,可以处理私人事务,然而,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弹性工作制」的阵营后,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甚至还有令人难以承受的另一面。
虽然说上下班自由,但据部分员工吐槽「仅凭正常上班时间几乎是没办法完成手中项目的,该做的工作还是要按时完成,加班也是常态」。因此,对于弹性工作制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弹性工作制」的话,那就是「一个人拿一个人的钱干两三个人的活,基本每周工作时间都超过法定时间,并且还没有加班费」。
不能让老板内心不舒服
虽然所有公司都会标榜「弹性工作制」是出于对员工的尊重,然而,这种话,听听就可以了,千万别真的相信。毕竟,老板和股东都不是慈善家,所以很多员工的内心还是纠结且崩溃的,因为一个高效率的员工如果经常上班太晚或下班太早,老板还是会免不了在心里嘀咕「这家伙每天都在干什么,他真的有在专心干活吗」。
而且,很多老板/领导自己是工作狂,他们不喜欢看到员工比自己先下班。「领导是劳模,员工哪能休」,员工如果主动提出休息休假,就可能被理解为「偷懒」。
结果,在「不能让老板/领导内心不舒服」的标准下,所谓的弹性工作制反倒可能更加催生变相工作,导致非自愿的「自愿加班」。
狼性文化下的「自愿加班」
抛开工作量和「看领导脸色」外,部分公司的「狼性文化」也迫使员工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又逼着员工们自我加压,因此,即便是规定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他们还会「自愿加班」。
「弹性工作制」对每个工作者都具有诱惑力,但同时这种工作性质也极易发生「过劳死」现象,由于法律对过劳死的认定也很模糊,所以企业在制定「弹性工作制」时应谨慎,要在保障员工健康的情况下赋予员工更高的权利,发挥大的潜力。
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弹性工作制」更加考验自控能力,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和效率没有良好规划的人,「弹性工作制」是不适合的——只能把这个人本就不多的产出能力,压到一个更加低的水平上。
所以,企业也根据自身情况去实行「弹性工作制」,虽然会感觉逼格很高,能从中享受到很多便利,但它背后的代价也是无法承受的。
-END-
深度阅读:从人性角度出发看考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