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盖雅观点 / 劳动力资讯双周刊:自动化和机器人不可能取代所有工作

劳动力资讯双周刊:自动化和机器人不可能取代所有工作
WFM盖雅工场2016 年 11 月 30 日
abraham-lincoln-716182_1920

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不会消灭所有的工作,单纯利用“硬路线”去升级制造业或产业还是不够的,所以利用劳动力管理软件和精益劳动力管理技术去提升企业效率会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自动化和机器人不可能取代所有工作」

____工业制造4.0、中国制造2025,作为两个庞大的制造业国家规划,体系繁杂。但普通人的理解,可能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智能化以及工业机器人的普及。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用完以及缺工现象的蔓延,媒体开始大量报道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使用机器人。今年国庆期间,新闻媒体大量报道了富士康4万台机器人上岗的消息,当然跟随其后的是另一句有点令人恐慌的事情,富士康要裁员6万人。
自动化和机器人不可能取代所有工作
____人们一方面期盼着智能化社会的来临,想像一下电影中的场景,宽敞的工厂车间,各种智能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来往着,效率大幅提升。但这毕竟是想像,现实中我们还有几亿的简单劳动力需要工作,所以伴随智能化的狂热的另外一种情绪就是恐慌,人们担心在这种“机器大跃进”中丢了饭碗。当然,也不仅是中国人会担心,美国人也会担心。根据美国社会化招聘网站jobvite今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55%的求职者对于工作自动化有担心。问题来了,作为一种制造业升级的“硬路线”,智能化真有那么可怕吗?
____首先,机器人的效率似乎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高。短期内,所谓的机器人所从事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工作,也只是布置在一些流水线的前端工作,效率根本没有办法跟现在的蓝领工人相比。“有业内人士称,在效率上,10个机器人不如一个蓝领;而在范围上,可替代的工序还不到短期50%,且维护维修的成本也很高。”所以,我们去看一下很多的中国工厂,真正有布置机器人的基本上是很少的,即使有布置的也都是在一些根本是没人愿意做的岗位上的。
____其次,也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可能被机器人或智能化所替代。今年7月,麦肯锡发布了一份标题为《哪些领域人机器人可以替代,哪些领域不可以?》(Where machines could replace humans—and where they can’t (yet))的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麦肯锡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被智能化所替代。以制造业为例,大约只有59%的工作可以在技术上被替代。即使在制造业内部,也是有差异,比如电焊工、切割工等他们有90%的可能性被替代,但面向客户服务的工作被替代的可能性就只会低于30%。而大量的教育、健康医疗类的工作也是不会被替代的。
____总之,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不会消灭所有的工作,单纯利用“硬路线”去升级制造业或产业还是不够的,所以利用劳动力管理软件和精益劳动力管理技术去提升企业效率会是有一个有益的补充。

「北师大发布-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

____11月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组织撰写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正式发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连续第六年发布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劳动就业参与率的下降,其中又以女性下降速度高于男性作为显著特征。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依然要高不少。报告同时显示,女性工资水平普遍低于男性,但差距呈缩小趋势。城乡差异、户籍差异和学历差异的扩大,使得就业女性内部呈现“两极化”倾向:一极是以知识女性、女企业家、女领导干部等高素质女性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女性;另一极是越来越多的女性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收入水平较低的服务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而“全面二孩”政策或对女性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劳动力成本的单位化,可能由此造成企业对女性就业的「隐性歧视」。

北师大发布-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

95后蓝领性别标签在淡化

____11月23日,某蓝领招聘平台发布新数据称,95后新蓝领的职业性别标签在这个群体中日益弱化,女性开始从事男性标签较强的岗位,而一些女性标签的岗位也逐渐有男性在加入。比如,在男性标签更强的装修工一职中,女性从业者占比高达19.6%。而在女性标签更强的前台一职中男性占比约11.5%,另外男性保姆占比也达到17.2%,而这些男性大部分是95后。报告指出,95后逐渐成为职场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开放、更先进,自我独立意识更强。同时,企业在招聘时,也越来越倾向岗位实际需求及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因此蓝领职位的性别标签将被持续淡化。

「专家评估中国五年劳动力减2000万」

____中国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11月19日举行的“2016年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年会”上预计,2016年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下降,近5年累计减少的数量约为2000万,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导致人工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和技术替代劳动成为未来的趋势。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表示,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至9.11亿,还会持续下降,而且到2030年以后将会出现大幅下降的过程,平均以每年760万人的速度减少。到2050年,人社部预测劳动年龄人口会由2030年的8.3亿降到7亿左右。

「苹果会回到美国制造吗?」

____虽然离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还有一段日子,但特朗普已经开始公布一些政策纲领,其中引人关心的就包括其在大选期间所攻击的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据近日《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特朗普表示他在和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通电话时再次建议苹果把一些制造业务转移到美国来进行,另外未来的特朗普政府也将给苹果推出一些税收优惠。那苹果真会回到美国制造吗?这种可能性应该很低。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提供不了支撑大规模制造的人力资源。苹果高管曾估计,如果亲自进行电子产品的制造,苹果需要8700名工业工程师来管理20多万名生产线上的工人。但是在美国,自从2014年以来完成工业工程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只有7000人。所以如果真是回到美国本土制造,除了象征意义以外,就是不断攀高的成本和失去竞争的优势。

「机器换人之后,蓝领变灰领」

____中在本期的核心观点中,我们提到,工业机器人不可能替代所有的工作,尤其是当一些基础的工作被替代后,也需要大量的操作机器的员工。“机器换人”之后,企业并不是不需要工人,而是更加紧缺“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而这些市场上能熟练使用相应技术、能驾驭现代化机器设备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工人才则普遍缺乏,这就是灰领人才的缺乏。“灰领”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是一个有独立的智能结构、职业特征的人才类型,他们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产业转型也要求我们的教育水平能够培育出更有能力的劳动力。

20151023100326ad7f1_550

「苹果会回到美国制造吗?」

____11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11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这是从2014年6月起,中国政府推行简政放权和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公布的第七批被取消的职业资格。从1994年国务院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以来,一共确定了618项职业资格,而近两年已经分七批次取消了433项,削减了差不多70%。取消职业资格后,对个人来说,从业的范围更大了,就业的门槛降低了,会更有利于就业工作。对企业而言,选择劳动者的门路也更广了,雇工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而行政部门的职能则会更加专注于职业标准的建立和评价的规范化,从而让行政权力和市场配置互相配合,促进人才就业。

[contact-form-7 id=”10019″]
gugy

关于盖雅

盖雅工场是亚太地区劳动力管理软件云服务领导品牌,通过业界的劳动力管理云平台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能力,为包括“二五一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10名)在内的众多中大型生产制造、连锁零售、专业服务、电商物流和知识工作行业客户如通用电气、博世西门子、三星、大众汽车、奇瑞捷豹路虎、苏宁、雅诗兰黛、耐克、GAP、C&A等提供复杂考勤、智能排班、精益工时、劳动力优化等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精确控制劳动力成本、快速提升劳动力效率、预先规避合规化风险并切实提高员工满意度。

盖雅工场由经纬中国投资,总部位于苏州,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每天,遍布亚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超过40万名员工正在使用盖雅工场劳动力管理平台管理自己的工时、排班和劳动效率。劳动力管理,盖雅搞得定。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GaiaWorks.cn或拨打400-666-7866。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女性劳动参与率不高,工资普遍低于男性——「2016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
职业发展,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职业生涯,薪资
盘点:2016年人力资源大事件
人力资源大事件,996工作制
相关推荐文章

零工经济茶饮业内卷破局,从人力管理入手

人效企业如何真正做到将本增效? 4大案例为你支招

零工经济灵活用工纳税新规出台,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